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坐落于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山东淄博市桓台县。学校现有教职工198名,在校学生3300余人,占地面积130亩(主校区85亩,实训基地60亩),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成立于1987年。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奋斗,学校办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6年被批准成为第一批“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立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教科研示范学校、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十大创业明星学校,自2008年至今连续11年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校园)”称号。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教师专业化成长迅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学校现有全国模范教师2名,齐鲁名校长1名,齐鲁名师1名,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教学能手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市级教学能手7名,县级学科带头人20名,县级教学能手32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85%以上。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开设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十五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建设的“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十大品脾专业”。同年,学校牵头编写的《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正式出版。2015年工程造价专业、2017年4月机电技术专业分别被确定为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品脾专业。2014年1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为“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与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签订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分段培养的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了中职教育直通本科教育的目标。从2014年考试,已连续招收五届学生。
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全面落实“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一贯坚持“学校不放弃你,你不要放弃你自己”的育人理念,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综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教育教学成绩显著:2010年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建筑工程测量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实现淄博市在全国技能大赛中金牌“零”的突破。2013年6月,学校夺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装饰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15年我校荣获建筑装饰技能全国大赛二等奖。2016年11月,学校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中职建筑装饰项目技能大赛,并获得一等奖。2017年5月,我校建筑装饰、建筑测量代表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双双夺银。2018年5月我校建筑工程测量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建筑CAD、现代模具制作技术项目分获三等奖。2010年以来,学校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一等奖25个,每年均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学校重视高考工作,自2004年至今,已经为山东省各相关高校输送1200多名本科学生。
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建筑综合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建筑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和建筑综合实训楼,是集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生产等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其创新得到上海同济大学专家教授的充分肯定,2015年3月此工程被列为“桓台县亮点工程”。截止目前,已有全国各地50多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交流与培训。
集团化办学:学校充分发挥牵头成立的“淄博建筑职教集团”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提升办学能力,走出一条 “依托职教集团,面向社会办学”的新路子。学校始终坚持中职学校必须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人才培养标准必须对接社会标准,课程必须反映行业需求,同时创新课程结构,更加贴近企业要求。2016年7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创办“名师工作室巡礼”栏目,曹文萍名师工作室作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典型进行了特邀报道。通过名师工作室、专业教师到集团各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了大批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对外合作:学校与淄博(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合作,2015年9月签订协议,成立“中德AHK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工人培训班”(简称“中德班”),按照“对接高的教学标准、追求高的教学质量、追求高的就业层次”教育模式授课。通过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考取德国工商会(AHK)颁发的“机电一体化师”职业资格证书。此举将为桓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水池。校企合作的办学实践,已在淄博日报专题版以《引进德国元素,培养大国工匠》进行了专题报道。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将继续凝神聚力谋求发展,全校教职工必将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当地经济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