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更阐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职责,就是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提供人力资源支持。(6月26日《人民日报》)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全社会也逐渐扭转了读职校“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这既为广大“蓝领”赢得更多尊严,同时也向我们诠释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可以说,职业教育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技能水平,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但同时也要看到,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还普遍存在。职业教育要想找到自己的蓝海,就需要通过改革,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职业教育的两个支点: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就如同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杠杆,能够通过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学生。第二个支点是贴近实际,走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就不会有春天;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为职业教育赢得应有尊重。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尤其在今年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不能缺位。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个细节都执行到位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而职业教育也应该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结合起来,不仅是要教会学生一门技术、一种本领,更应该是价值的传递、精神的涵养和人格的建立。通过创新农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式,促进下岗工人走进职业教育课堂等方式,能够培厚人力资本的土壤,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实践的精准结合。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口,经济的转型升级呼唤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也迎来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相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不仅能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更能为新时代培养更多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一定会开遍原野,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山东教育以特色为龙头,比较好的学校有 临沂电力学校 青岛中鲁海信职专(海信订单班) 山东蓝海职业学校 山东冶金技师学院 聊城军校职教 威海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