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专业高度匹配青岛24条产业链。开设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交通运输、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财经商贸五个特色专业群。2001年,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学校开设三二连读大专,学生在本校完成五年学业。2013年,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学校,与本科高校联办三个专业的3+4本科班,数量为青岛最多。2024年作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学校获准招收五年制高职
山东轻工工程学校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山东省第一轻工业厅,2001年划转青岛市。现占地面积360余亩,在校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首批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山东省文明单位(校园)、首批山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首批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首批青岛市品牌职业院校、首批青岛市五星文明校园。
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专业高度匹配青岛"24条产业链"。开设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交通运输、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财经商贸五个特色专业群。2001年,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学校开设"三二连读"大专,学生在本校完成五年学业。2013年,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学校,与本科高校联办三个专业的"3+4"本科班,数量为青岛最多。2024年作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学校获准招收五年制高职。学校形成了"3+4"本科、五年制高职、职普融通等多层次多类型办学体系。
山东轻工工程学校实训力量强大。拥有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交通运输、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财经商贸五个特色专业群并对应配套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近1亿元。拥有400m跑道的标准运动场、10个篮球场、标准网球场、体育馆、艺术中心等文体活动设施,学习和生活条件优越。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齐鲁名校长1名、齐鲁名师2人、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2名、山东省教学能手4名,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名师、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一批,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团队2个。
育人文化特色鲜明。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以"为新时代大国工匠奠基"为办学使命,坚持"五育并举",实施全环境育人,将墨子工匠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形成了墨子特色校园文化和育人体系。办学区位优势突出。学校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毗邻青岛高新区,距红岛高铁站3公里,地铁8号线可直达,从市区经跨海大桥、G20高速公路到校约30-40分钟。随着青岛市职业教育布局和办学格局的调整,办学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交通非常便利。
学校价值观:兼善工学,兼爱天下
培养目标:做人有品德,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
校训:允德允能,自强不息
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山东轻工工程学校环境风貌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一一青岛,地处青岛市城阳区西片区的中心地带,紧邻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新校区)和青岛市民健身中心、青岛会展中心、中国康复大学等,人文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在校生保持3000人规模,学习环境一流。
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专业教学
针对"3+4"本科、五年制高职、职普融通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分类教学、精准施教"的教学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落实"三教"改革、实施"课程思政"、贯彻"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山东轻工工程学校全面育人
学校积极推进育人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课堂和课程改革,走出一条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坚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贯通岗课赛证创,融合德智体美劳,开设课程总数为184门,常态化网络教学覆盖率达100%,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随时切换,被评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牵头成立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联合淄博职业学院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联合威海职业学院成立山东省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联盟,以产教研合为主导,搭建产、学、用人才培养平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智能制造领域专业人才。先后与德国焊接学会(DVS)、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CIME职业教育中心、韩国职业院校、台湾海洋技师学院等开展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山东轻工工程学校名师团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54名,正高级讲师(教授)5名,高级讲师以上占29%,讲师占59.7%;硕士博士93名,占比60.3%。绝大部分教师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8.8%,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51人,中级"双师型"教师22人。拥有齐鲁名校长1名、齐鲁名师2名、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3名、山东省教学能手4名,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名师、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一批,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校内成立了"大国工匠工作室""泰山人才工作室"等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