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高级技工学校有哪些招生专业
龙口高级技工学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举办普通中专教育、技工教育、三二连读大专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中专开设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幼儿保育(学前教育),音乐表演、会计事务、电子商务以及艺术设计与制作等八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是山东省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幼儿保育(学前教育)是烟台市示范专业。技工教育开设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幼儿教育两个专业。
龙口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设置及特色
1、计算机应用专业:立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经过多年积累,创设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特色化模块教学方式烟台首创,运行十年,教学效果突出,职业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学生就业竞争力强,逐渐成长为山东省、烟台市计算机专业的品牌、特色化专业; 引入“1+X”证书考核试点,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共同培养学生;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为载体,全面实施“项目教学式”、“岗位体验式”等教学模式,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设计、创新等综合能力。组建职教高考教学团队,助力职教升学教育,扩展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专业教学体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构建“宽基础、多方向、重应用”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采用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等多种教学模式,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全套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中德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全面推进“双元驱动、能力先导、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理实一体化实训场所,开设“中德双元制实验班”,立足本地智能制造类企业,以企业用工需求与岗位标准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合作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培训中心”,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计事务专业:紧贴市场需求,立足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与兰高青年创业园、龙口信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财会专业教学实训基地,选拔优秀在校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投资300余万元引入畅捷通T3、畅捷通云平台、网中网记账软件等市场主流财务软件及国赛专用练习、竞赛软件。该专业设有财务共享“1+X”证书试点项目,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新模式,努力推进三教改革新发展。
5、电子商务专业: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结合行业企业发展态势,精准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与华为(龙口)大数据产业园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电商直播实训基地,在真实岗位开展实习实训,拉近学生技能提升与岗位需求的距离。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梯度化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强化职业能力与素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同时发挥本专业技能优势,通过电商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6、幼儿教育专业:分三个培养方向,一是与潍坊职业学院合作的三二连读,转段通过率98%以上,毕业后均可获得专科学历。二是幼师升学,近几年随着国家过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高校兴起了学前教育热,职教高考为更多的中职孩子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三十幼师就业班,学校与全市各大幼儿园均有合作,并设立了18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7、音乐表演专业:自1995年设立至今,以参加艺术高考为主要目的,培养方向包括音乐、舞蹈、器乐、影视表演和播音主持,为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再次提供了通过参加夏季高考考上理想大学的机会,通过努力,专业通过率达到90%以上,录取的学校包括厦门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
8、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是龙口市中职教育的老牌专业,自1985年成立至今,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专业人才。全国各地的美术创作、美术教育以及艺术设计领域,活跃着一大批我校美术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本专业是以夏季高考艺术类考试为主要目标的特色专业。以全国统一夏季高考为主要教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文化双发展,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的艺术人才。本专业拥有专业的教学团队,凭借丰富的办学经验、强劲的教研实力、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及完善的管理系统,为学生的文化学习、专业提升、身心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保驾护航。毕业生100余人考入中国传媒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美院等艺术类院校和云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等综合类大学继续深造。我校毕业生如今正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美术创作、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等行业。我市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培训学校以及设计公司中的绝大部分是我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正在美术专业的道路上前进发展,并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龙口高级技工学校办学特色
1、积极争取,内外结合,逐步优化学校发展新环境。
2、因人施策,五育并举,积极探索个性化育人新方法。
3、师生互动,双向发力,不断丰富教学教研新成果。
4、育训结合,产教融合,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