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发展简史
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64年的“济宁市职业学校”。此后几经迁址、几度易名。1965年3月,改称“济宁市农业职业中学”。同年10月,又更名为“济宁市第一工读中学”。1967年2月在太白东路建成教学楼,并迁入新址,改称“东风中学”。1970年3月济宁市机关干部学校并入该校后,更名为“济宁市第四中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济宁市把办学水平较高的第四中学,作为开办职业教育的试点学校。从1981年开始招收职业班,当时的专业有幼师、服装、酿造、染整等专业。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批职业学校。开办职业班以后,办学成绩突出,办学的社会效益非常明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1983年,地改市后,又更名为“济宁第一职业中学”,归市教育局主管。198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命名为“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这是我省第一批五个职业中专之一。从1989年起,重新规划,全面改造,1992年完成校改达标。199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
办职业教育二十多年来,学校先后开设了近三十个专业。幼师、服装、微机、旅游、医药、电会等专业多年来连续招生,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其中幼师、文秘微机专业被评为市级重点专业。由于我校旅游专业办学水平较高,办学成绩突出,被省旅游局命名为省级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定点单位,幼师专业为市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已申报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多年来,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学校连续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02年,学校又被评为全市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1998年、2002年,学校连续两届被市司法局,市教育局评为全市“遵纪守法光荣校”,另外,学校在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法制教育、国防教育以及团委、工会、老干部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学校重视科研兴校,承担了多个市、省、国家级科研课题,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二、学校现有规模
1.占地面积78亩,51814㎡。
2.教学建筑面积 30065㎡ 其中 教学楼3251㎡ 办公楼1345㎡ 实验楼3759㎡ 平房1200㎡
3.在校生:现有8个专业,2005人。
4.图书和实验、实习设施。
①现有图书40010册,教工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各一个,有各种报刊、杂志100多种。
②微机室四个,共有微机360多台。
③财会模拟室1个,电工电子实验室1个,语音室1个,实习餐厅1个,实习客房1个,实习机床26台。
④幼师专业:舞蹈房2个,小琴房18间 脚踏琴67架,电子琴1台,手风琴20台,36架钢琴,51架电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5.安装了校园网,初步实现了教学办公自动化。
6.师资队伍
①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9人。
②校级干部5人,中层处室7个,中层干部11人。
③学历情况:硕士生1人,研究生进修班结业12人,本科学历86人。
④职称: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48人,已聘40人。 具有中级职称44人,已聘35人。
⑤专业课教师26人。
三、学校管理
1.办学基本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2.教职工管理
1995年,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学校实行了“四制”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适应教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特点,体现“以人为本、以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从2001年开始学校又试行了“良知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教学管理
在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重视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打破传统模式,重视“教会”学生,而不是“教完”课程。不仅会教,而且要善教。
第三.在教学评价中,注意到学生的进步,即重视学生的相对成绩,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只重视学生的绝对成绩。
第四.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管理
把“以社会为本”和“以学生为本”有机结合起来,以德育工作为中心,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实行班级量化管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和立志成才的理想。
四、发展规划:
1.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学校层次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根据学校发展情况,硬件设施的不足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学校如能扩建到200亩左右,在校生可容3600人左右。如果实现大的飞跃,还应至少再建一座实验楼,一座办公楼和一座学生宿舍楼,通过上挂外联等形式把重点专业办成高职层次的专业。
2.提高教师素质
在三至五年内,使所有教师都达到本科学历,主要专业任课教师至少有一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学科至少有一名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或省级教学能手。
3.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第一、 探索出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第二、 逐步改革并完善学校管理方法,形成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校风。
第三、 逐步形成多层次、长短结合、形式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
4.创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