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冲动造就“四不象”大学 贡献大量“失业者”
“美国、欧盟高校毕业生中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中国高校毕业生则相反,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中国真需要那么多学术型人才?”日前,在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改革发展有关会议上,一位副省级领导说:“中国教育出现了重大结构性矛盾。”
“不少家长为让孩子读4年大学(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和三本院校)欠了一屁股债,结果出来还是就不了业,什么也不会干。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意见不大才怪!”这位副省级领导直言不讳地说:“在高校‘毕业即失业’大军中,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贡献’最大。”
对于这种说法,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也给予了统计数据的支撑。据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是985高校,第二位是高职院校,第三位是211大学,第四位是独立学院,第五位是科研院所,第六位是地方普通高校。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社会现象,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如何进行深刻反思、转型发展?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地方“专升本”冲动造就一批“四不象”大学
“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与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被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这对于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知是福,还是祸。”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孟庆国忧虑地说。
据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亚军介绍,国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的4所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中,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交通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东南大学,唯独他所在的这所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一直坚守在高等职业教育行列。
记者查阅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公开材料发现,2012年有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8所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今年4月18日,教育部又批准了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萍乡高等专科学校、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长沙师范学校(专科)、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等升格为本科院校。
在2000年时我国共建有各类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258所,到今年6月21日国内各类高等专科学校减少至133所。面对这种锐减,一位知情者对记者说:“教育部压制不了地方‘专升本’的冲动。”
据这位知情者透露:“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地方大员与教育部举行的省部会谈中,重点议题之一就是希望教育部支持省内几所高校‘专升本’工作。教育部领导见与不见,谈与不谈,都十分被动。”
来自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数据说,2012年全国本科高校1145所。其中1999年以来升本新建高校有646所(不含南方科技大学),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56.42%。
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招生简章中介绍说,对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函授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和各种岗位技术培训兼容。不过,据一些高等职业院校校长透露:“这并非个别现象。不少地方新建高校戴着本科的帽子,干着高职的活,是名不副实的‘四不象’大学。”
中国青年报记者掌握的一份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评估报告说,在43所新建本科高校中,专科生所占比例平均为20.7%,达到25%以上的有17所,最高比例的为62.1%。从专科升格为本科后,新的模式未建立,旧的模式尾大不掉,培养的毕业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知情者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某省副省长主持的一次座谈会上,新建本科高校校长介绍毕业生就业率在20%~40%,高等职业院校校长则汇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当场就有新建本科高校校长向副省长‘打小报告’:这是不是在撒谎?”会后,副省长调查证实高等职业院校校长汇报的情况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