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而德国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德国却在全球制造业中胜出。
生产流程化
生产流程化的核心是把生产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遵循严格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每个片段简单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时候,就被机器取代了。
精确测量
德国人希望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精确测量,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馈回路,来保证品质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
自动化
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或者有危险污染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自动化工厂完全是机器自己在生产,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为两种:一是做生产规划,下达生产指令;二是给机器打下手帮助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运转。
职业化
德国很多工程师和技工一辈子只干了一个岗位,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性生产和工程质量事关重要。(举个例子,德国老工程师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后在一个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
不断创新
德国无论大小企业,创新意识都非常强。在技术最先进、利润最高的高端乘用车世界市场上,德国的三大品牌(宝马、奔驰和奥迪)占据了70%的高端车世界市场份额。而同样的汽车制造和出口大国日本却只能在大众档次的乘用车市场上与德国竞争,日本的高端车世界市场份额仅为10%。
其区别就在于,德国三大品牌创新的步伐非常快,奔驰的设计师和研发部门平均每一季度就推出一款新车型,而日本的三大乘用车制造商(包括目前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的高端车的车型却屈指可数。
教育培训
德国工人人均产出是英国的两倍,靠的就是德国学徒制的安排。学徒制要求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当3—4年的学徒,学徒制的精髓在于,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隐含知识很难转化为明晰知识(总结归纳出来写入操作规程和手册),往往需要口传手授,学徒制正是合适的方式,保证了知识和技能传递的完整性,提高了制造效率。
专注品质
真正的德国产品质量源头在于对细节的把握和精益求精,很多德国企业追求的并非是财富的积累,而是科技和产品的实用性,所以几乎看不到德国本土有哪些产品的广告绚丽多彩,或外包装精美诱人(除了知名的全球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