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技师学院前身是东营技工学校(加挂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牌子),于1998年5月并校成立,是以东营市劳动局技工学校为基础,会同东营市商业技工学校和东营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含东城分校)组建而成的;2001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东营市高级技工学校(东营市高级技术学校);2004年7月,学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东营市技术学院。2009年11月,学院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东营技师学院。2011年5月,学院整体搬迁至现在新校。二十年来,作为东营地区唯一一所技工院校,学院秉承"厚德立人、技行天下"校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为东营经济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建校初期,学院专业设置单一。为改变现状,学院一方面积极申请政府贷款,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于2011年9月13日,学院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德促贷款金额为15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3706万元),用于购置教学实训设备。
自2008年起,东营技师学院积极推进新校建设工作,2009年市委、市府批准学院在东城经济开发区建设新校。另一方面,伴随着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同时,用足政策,抓好就业,实现招生与就业零距离对接。伴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学院规模顺势扩大;面临生源市场大战,学院招生规模逆势上扬。
合校至今,学院积极争取省劳动保障厅和市教育局的支持,承担由政府出资的初高中毕业生免费专业技能培训任务;全覆盖宣传,让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家长认可职业教育、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招生数额从1998年的292人发展到2017年的1494人,毕业生就业率年年都在98.6%以上。
东营技师学院现今概况
学院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商务区,占地面积925亩,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设计在校生1.6万人、短期培训1万人次,分三个校区。建有石油装备制造、电气(化学)工程、信息工程、汽车工程、餐旅服务等11个现代化实训中心130多个实验实训室和一体化工作站,实训场地10.8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2亿元。近年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示范专业群、省级新型学徒制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不断提升。
学院下设石油装备制造系、电气(化学)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餐旅服务系、基础部(人文学院)6个系部,开设数控加工、焊接加工、汽车维修、化工工艺、电气自动化等7个类别22个专业,具有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三个培养层次。焊接加工、汽车维修是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数控加工专业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石油装备制造专业群为山东省首批示范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学制教育在校生5238人,教职工455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86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以上学位97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市)首席技师、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省(市)教学能手等各类专业精英人才71人,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站、创新工作室4个。
东营技师学院办学优势
在新时代背景下,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迈出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步伐。
新形势下,学院突出服务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突出"高精尖""新特优"导向,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冠名班、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即就业。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优势,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广泛开展新型农民、职工技能提升等社会培训和鉴定服务,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积极联系帮扶新疆疏勒中专、重庆酉阳职教中心,推动职业教育共同发展。通过技能扶贫、爱心资助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就业,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创建职教名校的办学定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秉承"融合、向善、拙朴、匠心"的学校精神,立足东营、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坚持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长短期培训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专业结构合理、办学层次多元、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职教特色名校。秉承"管理精细化、办学开放化、发展内涵化、教学标准化、管育人文化"的"五化"办学特色。
具体说来——
一是精细化管理。2013年,学院开始启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目前已形成了教学培训、招生就业、财务资产、后勤保障,教职工考核、学生评价等十大制度体系;工作实行项目制负责、网格化分工、表格化体现,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实施痕迹管理;大力推行院系两级管理,落实 "放管服",激发办学活力,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特色管理之路。
二是开放化办学。学院坚持走开放办学、创新发展之路,先后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国哈尔博格学院共建"中德(东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形成了中德(东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纬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形成了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科瑞模式";与华泰化工集团共建新型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形成了企业招工、校企联合培养的"华泰模式";与垚坤模具公司、元泰汽车公司等51家企业实施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智腾环境监测公司形成了引企入校、共同育人的"智腾模式";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广州市技师学院等著名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展。
三是内涵式发展。学院突出技能培养,每年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实习实训材料投入;落实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重点专业全部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建设一体化工作站,采用小组教学和行动导向式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每一名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计划;近3年,共派出32名教师出国学习深造,专业课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培训等,出现了一批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市金牌工匠等名师。
四是标准化引领。学院坚持以"技能大赛为纲"的教学改革理念,以省赛、世赛标准引领日常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组建大赛班,近3年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97个,其中,市赛一等奖39个,省赛一等奖以上6个,国赛三等奖以上16项。
五是人文化管育。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秉承"厚德立人,技行天下"的校训,弘扬"融合、向善、拙朴、匠心"的学院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学生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以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读经大讲堂等为载体,建设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体系。
东营技师学院发展思路
下一步,学院总体建设思路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综合管理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把学校打造成全国特色职教名校,成为区域技术技能积累的聚集地。对接新旧动能转换,新增2个专业,完善建设30个一体化工作站,培养省内名师2人,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2个,建设3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新建2个省级品牌专业,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名。
具体说来——
一是突出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德育大纲和素质提升工程为总纲,分年级建立学生道德素质的培育目标和考核标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加强专业建设。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实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加强石油装备制造、化工等专业,新增工业机器人、航空服务、新能源汽车等专业。
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适应互联网移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带动并指导区域内其他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建立完善技能大赛工作机制,对接世赛、国赛标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争取更加优异成绩。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招才引智,加大高技能人才、一体化教师等优秀拔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教师技能学历提升计划,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师德优良、专业水平拔尖、操作技能精湛、创新能力强的省级或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团队。
五是密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
六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办学功能的多元化,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承担各种培训考试鉴定,确保年均培训考试10000人次。
七是强化内部管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先进、有效的管理制度,以科学的管理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东营技师学院招生就业情况
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政府部门共建二级学院,增设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招生宣传办法,招生人数稳步增加。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跟踪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并跟踪服务,力求每一个毕业生优质就业。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教育"。各系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与市内外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订单教育班"。订单教育班的学生,入校即入企,保证了学生的就业。
二是毕业生就业安置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就业模式。各系部成立实习、就业工作小组,指定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安排、实施与管理。校外顶岗实习统一安排,力求专业对口,教务处负责校外顶岗实习的督导与考核。校外顶岗实习结束前2个月,各系部了解掌握毕业生是否愿意留在原实习单位就业,若毕业生、实习单位双向选择,达成意向的,协调签订劳动合同。
三是举办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搭建再就业平台。以各系部为主,招生就业处统筹协调,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洽谈会,为没有在原实习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搭建再就业平台,力求每一个毕业生都有就业单位。同时,鼓励学生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四是对毕业生跟踪服务。招生就业处及时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特别是劳动合同签订、参加社保情况,协调解决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确保毕业生优质就业。近三年来,共有毕业生3149人,初次就业3102人,初次就业率平均98.51%。2016年9月22日,学校与山东科瑞控股集团、中石化胜利培训学院三方共同发起、创办东营纬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为东营职业教育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2017年第一期培训班30余人结业,并随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毕业生杨红生、陈明权、陈聪聪等10人在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海外油服公司就业,常年生活、工作在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技能大赛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技能竞赛,贯彻"以技能大赛为纲","普及技能,彰显大赛"的办学方针,先后出台了《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技能竞赛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等大赛文件,引导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近三年,20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省级一等奖6个,市级一等奖37个。2018年度,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我院获得一个第4名,一个第10名,双双进入国家集训队。
技工院校建设项目单位
学院先后获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全国德育科研教育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花园式单位、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集体等称号。
下一步,依托以上平台,将从如下方面着力:
一是深化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围绕东营市四大产业集群,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重点专业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专业到2020年前全部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示范专业群和品牌专业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建设教学资源库、在线测试题库,引进产品或服务作为实训教学项目,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技能大赛和升学教育实现新突破。建立大赛选手选拔培养机制,对接世赛、国赛标准,提高竞赛组织水平。
二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为重点,贯彻"人本化、人文化、生活化、细节化"理念,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文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打造新生入学教育品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手段的信息化。从而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的动态专业调整设置机制,成立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动态调整专业。逐步建立产教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深入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多维度、立体化"教学评价模式。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参与省级职业教育研究项目,申报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研究课题。建设期内完成2个省级品牌专业,新申报2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完善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机械装配与维修4个市级品牌专业建设;建设钳工工艺、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2门精品课程,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业分析检验、机械加工技术、会计3个专业达到省级示范性标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增设2个新专业。
四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工作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分别达到98%以上。新增实习基地10个,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积极创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实现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境外就业渠道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使学生能走出国门,出国深造,跨国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和匠心精神培养。建立教师轮训长效机制。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双师型"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00%。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聘请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0%。
六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山东职教网 电话: 17096005106
在线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