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制作闻名于世,明代时期就把匠人作为社会劳动中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放到突出位置。 千百年来,中国匠人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精美物品,不仅满足实用需要,而且精品多被收藏。 至今世界上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的藏品中,都有中国工匠的上乘之作。可以说,中国工匠制作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华民族的精耕细作和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孕育着深厚的工匠文化。 历史上, 工匠们的创新发明, 犹如一粒粒明珠贯穿于历史长河之间。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 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 也有建造出故宫这种世界级建筑杰作的优秀民间工匠。 当今有一大批中国工匠在复兴中国工匠文化、 弘扬中国工匠精神的过程中, 率先推进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 这都说明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 有工匠精神代际相传的潜质, 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将这种精神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
中国工匠精神, 狭义地讲, 是指工匠们以忘我的劳作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 追求极致; 广义地讲, 中国工匠在传承中吸收新的养分, 推陈出新, 也可称为创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木器家具的创新发展, 达到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的巅峰, 约有6万多家企业、 百万多名工匠, 家具制作规模之大、 数量之多、 精度之高, 在世界上前所未有, 创造了全球家具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准。 在多年的实操中, 我国培养了大批家具设计创作和精工制作的技能人才, 一批批优秀技师以及可预见的现代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细木专业人才, 使中国家具设计思想、 生产技艺得到极大提高, 从而带动中国家具行业的进步、提升、创新和发展。
中国家具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了一个 “制造” 中配合着 “智造” 的渐变发展过程。 从汉代人们席地而坐, 以席、 案、 床、 榻等为主的矮型家具,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椅凳等高型家具, 直到唐宋时期高型家具得到普遍使用, 并逐渐成为主流; 从明清以来的宫廷制作,到当代传承的 “京作” “苏作”“广作” 以至如今的 “闽作” “桂作”, 无不反映出中国木匠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思维。
一件件脱俗、 简约、 精美的中国家具, 一道道精深、 精湛、 精美的传统与现代技艺, 无一不是中华木作的典范, 暗含着中华文化传统的 “密码”, 其精髓代代相传, 不断发扬光大。 每件精选优质硬木,由优秀技师乃至名师手工精细雕刻, 古风古韵, 又融入现代审美风格, 新潮浸入, 风情别样, 具有上乘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大部分中国木匠来自于农民工群体, 从优秀木工技能人才中涌现出的一批中国家具制作技能大师,正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潮流。 从伍炳亮、 李兴畅等带领的 “广作”, 到杨波、 关毅等带领的 “京作”, 张正基、 朱小杰等带领的 “苏作”,黄福华、 林庆才等带领的 “闽作”,许方楷、 林高铸等带领的 “桂作”,中国家具的传承与创新正从单兵作战发展为群力开拓, 带动着中国木匠走向一个时代的巅峰。
今天首篇登载的是被誉为 “岭南鲁班” 的木器家具技能大师伍炳亮。 伍炳亮天资聪颖, 勤奋不已,从学技之初 “师傅领进门, 长进靠个人”, 到精心制作家具, 他一榫一卯下足功夫, 一木一器精益求精, 从实践中探索前行, 悟出 “木载有道”, 形成 “型、 材、 艺、 韵”的制作理念。其创作的1300余款作品, 款款型美韵神, 件件材艺双馨, 为业界所称道。 尤其是伍炳亮带动一大批想学技艺的农民工, 勤思苦练, 由普工成长为技工, 甚至是技师。 伍炳亮不断探索传播, 在论坛讲解, 也著书立说, 并筹建博物馆, 他将技术和艺术结合、 古典与现代结合, 成为中国家具传承与创新的先锋人物。
开辟 《中国木匠》 专栏, 将以独特的视角把一批优秀的中国木匠创业历程展现给世人, 通过讲好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中国木匠的感人故事, 努力弘扬中国工匠精神, 复兴工匠文化。
山东职教网 电话: 17096005106
在线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