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诚商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者5人,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教师队伍。外语类教师大部分聘用从国外归来人员和直接聘用外教。
会计教研室
邵之南:
会计教研室主任;毕业于青岛大学大学,曾在北京工业大学中加国际工商学院进修国际财会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在我校主要教授《会计学基础》,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15年,有着丰富的应试教育教学经验。
孔毅华:
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在担任山东奥太电元有限公司管理会计期间积累了扎实的会计实务操作经验;在我校主要从事《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
张传军: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历;曾在荣成好当家集团担任出纳、主管会计等财会工作8年有余,积累了丰富财会实务操作经验; 在我校主要从事《出纳岗位实务操作》、《会计岗位实务操作》和《会计主管实务操作》等专业实训项目的实训指导。其学生参加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数人获得满分。
计算机教研室
滕明燕:
计算机教研室主任;毕业于聊城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在我校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入校6年来,致力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春季高考应试等课程开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刘伟:
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入校前在威海北洋电器集团等大型企业从事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程序设计及网络营销等工作,在计算机的硬、软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在我校主要教授《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指导。
杨晓宇:
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大学学历,学士学位;擅长艺术设计;在我校主要从事《PHOTOSHOP》、《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扎实地的美术功底、独特审美观为其在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时悦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大学学历,学土学位;积极主动的研究春季高考考纲,努力将新知识、新内容推向课堂,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的丰富多彩,努力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其教学风格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接受。
文化课教研室
李艳萍:
文化课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语文教师;毕业有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从事职业学校高考升学班语文课教学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职教版语文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在对口升学考试、春季高考中,对语文考试的估题屡屡中的;多年来,李老师所带领的高考班屡创佳绩。
常丽娟:
教务处副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教师;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熟悉职教版数学教材的课程体系;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分层次教学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课堂现状,数学成果显著。
李娟:
英语教师;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专业英语8级;教学思维灵活,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了《山东春季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学执行力强,在掌握了春季高考英语考试改革方案后,又及时地调整了课堂教学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把符合春考英语考试的教学内容推向了课堂。
商品贸易教研室
罗晋升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学历,工程师,电子商务师,"双师型"教师。教学态度以严谨而著称,深得学生敬重。从教多年业,为我校学生的技能学习和高考应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超:
国际贸易、物流技术专业教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教学思维敏锐,课堂组织能力很强。专致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与指导,能够按照《山东省春季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进行层次化教学,其教学风格深得学生认可,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丛一丹
国际贸易实务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留学新加坡,大学学历;来我校任教前,在威海托罗西服有限公司贸易部任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贸易实务方面的实际经验。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学生参加春季高考技能考试屡创佳绩。
丁丽丽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毕业于鲁东大学,大学学历,学士学位;教学态度严谨,具有积极的学业学习和创新精神。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教学内容不仅能紧扣考纲,又能适度扩展,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专家指导组
潘树海
毕业于烟台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教45年,担任高中夏季高考、中职学校高职升学、春季高考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为我校教师培养、考纲研究和教学指导做出重大贡献。
杨春林
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2年,担任高中夏季高考、中职学校高职升学、春季高考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为我校教师培养、考纲研究和英语教学改革等做出重大贡献。
师资培养计划
依托校企合作计划,通过产学结合,顶岗实践等手段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服务到社会;
开展师徒结对,通过一带一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新教师不断进步和成长。
落实听评课制度,督促年轻教师多参加公开课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自己。
督促青年教师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做课题、报项目、多渠道提升自己的科研学术水平。